快乐工作的能力
周国平
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年轻人工作得不到快乐。他们生活中也会有快乐,但和工作是分开的。工作对于快乐的贡献是,通过工作可以挣到钱,然后用这个钱在工作之外、在业余时间去消费和娱乐,去买快乐。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是违背人性的。
从人性来说,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能力的发展和实现应该是快乐最重要的源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在生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实现,这是人生的莫大快乐。人之为人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是在工作中感受到的。艺术家就是这样,创作本身是最大的快乐。各行各业的优秀者也是这样,主要的快乐是在工作中获得的。在工作中获得快乐,这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人都有老天赋予的精神能力,都应该享受这种快乐。当然,只有真正喜欢这份工作,工作才会成为快乐,仅仅为谋生而做的工作是不快乐的。比如说我的工作是写作,但如果我只把写作当做谋生手段,从写作本身中感受不到快乐,那我和那些仅把工作当“饭碗”的人就没有什么两样。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应该有这样一件事情,你真正喜欢它,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享受,这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的青年人说,他是为生计所迫做现在这份工作的,所以不快乐。这不可悲。可悲的是什么?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份能够让你快乐的工作,不是说你找不到,而是你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这才是最可悲的。你不喜欢现在这个职业,那好,假定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觉得做什么工作是快乐的?恐怕很多人想不出来。最后,选的往往是薪金高一点儿的工作,仍然是为了谋生谋得好一点而已。前几年有一个机构调查青年人的就业意向,有很多指标,绝大多数人放在首位的就是薪金。现在公务员成了热门,因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从个人来说,考虑的还是谋生。只有待遇、薪金、利益的外在标准,没有兴趣、能力、理想的内在标准,这一点没有变。
为什么许多人没有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我认为问题就出在价值观。不求优秀,只求成功,而成功又只是用外在标准衡量,结果一定是不快乐。不成功当然非常不快乐,成功了也只是薪金、利益带来的肤浅的快乐,工作本身仍然是不快乐的。
要具备快乐工作的能力,学生时代非常重要,要为这个能力打好基础。在学校里有快乐学习的能力,出了学校才可能有快乐工作的能力,那实质上是同一种能力,是从学生时代延续下来的。学习的快乐,工作的快乐,都是智力活动的快乐,都是在发展和享受自己的能力。在学校里基础打得好,智力发展得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方向,并且坚持下去,到了社会上就不会被职场淹没。即使你的职业暂时和兴趣方向不一致,没关系,只要足够优秀,迟早会有机会。
应试教育体制把学习变成了一件很不快乐的事情,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又只求应试和谋生的成功,不求素质的真正优秀,正因为如此,大量年轻人走上社会后没有快乐工作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目标,在职场上痛苦挣扎,茫然无助。教育给学生的自由空间虽小,但要记住,你不是被动的个体,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你要为自己负责,为你的一辈子负责,不要被体制牵着走,要自己筹划学习,而这就意味着筹划未来。走上社会,环境更复杂,可能支配、干扰你的因素更多,更不能被它们牵着走,更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而这个主动权是从学校开始培养和掌握的。
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本事,这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一个什么兴趣也没有的人是最可怜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他的位置,他只能任人摆布,任命运摆布。相反,拥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不管是作为专业还是业余爱好,钻研进去,乐在其中,把它做到你所能做的最好的程度,你的心情是快乐的,你的生活是充实的,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一个家园,这个家园是外界的一般风雨摧毁不了的。
现在的年轻人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走上社会以后,往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无奈,不得不为谋生而工作,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这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只能忍受。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人生的路还长,你不能一辈子这样。只要你有自己的真兴趣,就要坚持,哪怕是在业余时间里慢慢地做。一个是兴趣,一个是毅力,这两个东西不要丢。我相信,只要这样,你就会在感兴趣的领域里越来越优秀,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向你靠近。总有一天,你能够把爱好变成职业,把事业和职业统一起来。如果始终不能呢?那也没什么。无论如何,比起那些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之外又没有自己爱好的人来说,你的快乐多得多,你的生活也有意义得多。比起只是埋怨工作不称心,同时又完全放弃和荒废了自己的爱好,岂不也是好得多吗?
【来源】甘肃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