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通渭纪检监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芝兰之树 生于阶庭
更新时间:2017-06-01 08:53:35  |  来源:通渭纪检监察网  |  点击次数:2054次

当下,或是受“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鸡汤式广告语的影响,或是受从众心理的驱使,人们热衷于买学区房。其实,家庭才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风是子孙后代的幸福之源、立世之本。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生动故事,以及古代大量的家书、家训,无不告诫子弟要勤俭向善。良好家风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表现出了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陈郡谢氏是魏晋时期名门望族,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所以又有“王谢风流满晋书”的说法。谢家能保持几百年不衰,与其良好家风有莫大关系。东晋时,政治家谢安见侄子谢玄喜欢佩戴紫罗香囊。这种脂粉气很浓的物件,流行于当时贵族青年中、谢安怕他玩物丧志,又不想伤害他的自尊心,便以和谢玄打赌的形式,巧妙地赢得香囊,当面烧毁。这种启发式教育,属于不言之教,可谓煞费苦心。谢安的夫人批评他没有尽到教育儿女的责任,他回答说:“我常自教儿。”意思是以身作则,以独特的方式于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子女。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谢氏家风的成效,叔侄二人在淝水之战中扭转乾坤,使国家转危为安。

为了保持谢家的声望,谢安非常重视家风的传承,尤其注重从人格思想、人生抱负等方面教育子弟。一次,他问众子侄是如何规划人生理想的,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实则寄予了自己的殷殷期望。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谢安大为赞许。在优良家风的引导下,谢氏家族文武兼修,不但在武功上取得非凡成绩,还培养出了许多文化大家,垂范后世,如谢万、谢道韫、谢灵运、谢朓,等等,人才济济,成就了许多文坛佳话。

同样是在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初为渔梁吏,感念母亲于贫寒之中的养育之恩,利用职务之便,用陶罐盛了点公家的腌鱼送给母亲。陶母原封退回,并责备道:“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母忧虑儿子“以官物遗我”,这次是鱼,下次就有可能是金银了,做官最忌讳的就是不能廉洁奉公,若因“恶小而为之”的话,落下千古骂名是迟早的事。陶母深明大义,对陶侃为官之路影响深远,也铸就了陶氏一门的清白家风。

南朝梁代政治家徐勉写给儿子的家书,也令人称道。这篇《为书诫子崧》收集在《全梁文》中:“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意思是说,我们家世代清廉,所以过着贫穷简朴的生活,至于要经营什么产业,我不仅从未做过,连提都没提过。我一生为官谨小慎微,至今日尊严与俸禄都不缺了,并不是我有多大的才能,而是仰仗先人流传下来的良好家风。古人说,将清白留给子孙,不也是丰厚的遗产吗?又说,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传给他们一部经书。希望你们也能理解和继承我的志向,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一封家书,字字如金,也是徐勉一生居官的写照。他不营产业,家无积蓄,勤于政事,后来做到了吏部尚书。徐勉掌握人事任免权力后,一时间门庭若市,前来跑官要官的不在少数。若没有定力、不能做到“绝情”,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友人虞暠仗着自己和徐勉的关系,在一次聚会上,狮子大开口,求相当于主管的“詹事五官”。徐勉正言相对:“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此事传为千古佳话,史称“风月尚书”。

当然,因治家无方、家风不正,造成家族衰败的例子也不绝于史书。汉代,因霍去病、霍光的功劳,霍家成为当仁不让的名门望族。起先,霍光还能够谨小慎微,重视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家人,但随着权势的膨胀,对自身和家人的要求逐渐降低。其妻尤甚,贪妒成性,为把自己的女儿扶上皇后之位,毒杀皇后,霍光竟然替她隐瞒重罪。家政长期不修的结果是,霍光死后,子弟仍作威作福,不知收敛,终招致灭门悲剧。

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南宋诗人陆游告诫子孙“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虽朴实无华,但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陆氏门风。家风不但是家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好的家风透射出的是人生智慧和理性之光,于人类社会发展功莫大焉。(赵威)


敬请关注
关注襄郡清风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惠农资金
下载惠农资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