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华是邢肇棠的女儿,却先于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当父亲到达晋冀鲁豫边区开始他的新旅程不久,她却病逝于甘谷县的原家庄。这位在兰州抗日救亡运动中活跃非凡的女性,仅活了29岁。
邢华,原名邢芝芳,1914年9月15日生于通渭县城西10余里的高碾子。6岁即入私塾,8岁随父亲辗转陕西、河北等地断断续续地上学。父亲戎马倥偬,不忍耽误女儿的学业,1928年将她寄养于北平(今北京)朋友家,先后就读于女子第三中学、至成中学。1932年,父亲到西安求助于杨虎城将军时,初中毕业的芝芳随父转于西安上高中。
芝芳天资聪颖,又很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且受父亲影响,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上街听进步学生的演讲。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抗日救亡呼声遍起,芝芳也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贴标语,撒传单,参加示威游行。在西安,她认识了来自家乡邻县甘谷县的进步青年、在杨虎城部政训室任政治员的原烨。1935年,二人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邢芝芳将自己名字改为“邢华”,以表达献身中华民族的志向。1936年,邢华和原烨举行了婚礼。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不久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夫妻二人来到兰州。1937年10月,他们与刚成立的中共甘肃工委接上了组织关系。原烨担任了“省外留学生抗战团”常委兼组训组负责人,邢华则被中共甘肃工委派到甘肃省代主席贺耀祖夫人倪斐君任会长的“中国妇女慰劳前方将士会甘肃分会”,担任秘书长兼宣传股长。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办事处处长彭加伦致电延安:“妇女抗敌后援会中,已打入我们的人,成绩尚好。”
23岁的邢华,年轻、漂亮,有文才,又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带领会员深入到家庭院落做宣传,把壁报办在十字街头,把标语张贴在小巷中,贴在城墙根;还坐马车到乡村进行演讲。当时,从旧辕门省政府门前直到榆中县的村庄,都留下她动听的演讲声调和娟秀笔体书就的标语。
她组织儿童团,教唱歌曲;组织姐妹团,歌咏演出。在火柴厂的女工中开办“民众学校”,发动女学生做女工工作。主办妇女干部训练班,请谢觉哉讲课。她游说于上层官太太间,并在省政府门前设立募捐站,为抗日将土募捐。妇慰会长倪斐君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带头捐献出一对金手镯,新1军军长邓宝珊夫人崔太太,电业局长、邮政局长的夫人等都捐献出了金银首饰。商人、学生、市民们,亦纷纷捐钱献物。同时,她组织妇女为前方将士和受难同胞做棉衣、毛背心。
在妇慰会,邢华介绍陈睿、彭唯帜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了党小组,自己担任了组长。
同年秋,她联合青年抗战团、省外留学生抗战团,组织起了联合剧团,聂青田任团长,自己任副团长。联合剧团有50多人,他们在凛冽寒风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救亡剧目,还演出邢华妹夫甄载明编写的《不要放走汉奸》等,吸引了广大市民。
12月初,贺耀祖调离,倪斐君随夫离开兰州,邢华便担起妇慰会全部工作。
邢华首先创办了以“促进妇女解放运动,提示妇女救亡途经,更广泛地动员后方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宗旨的《妇女旬刊》,负责撰稿、征稿及编辑工作。她白天进行演讲,组织演出,晚上挥毫疾书,赶写稿件。这时,她正处于临产期,仍不顾劳累,坚持始终。《妇女旬刊》第1期即刊登邢华的文章《紧急时期的西北妇女工作》,她写道:“只要我们举国一致,坚持抗战到底,不动摇,誓不妥协,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妇女旬刊》做了开路先锋!”“联合剧团是一声走上救亡的号音!”中共甘肃工委书记孙作宾对邢华的工作做了高度评价。“邢华是一位坚强的女干部!”谢觉哉也非常赞赏邢华出色的表现。谢老还亲自发表祝贺刊物诞生的文章,此后还以焕南、郭夫、觉哉等笔名为旬刊撰稿。
然而,1938年夏,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强行合并抗日救亡团体,联合剧团被迫改为“血花剧团”。年底,一些反共分子控制了剧团,邢华、樊大畏、马兆南等中共党员和一些进步青年纷纷愤懑离开剧团。
到了1939年,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任省主席的甘肃暨兰州,“防共反共”活动日甚,抗日救亡团体遭到破坏和解散,许多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先后去了延安,丈夫原烨到国民党党部做三青团工作,利用父亲原建吴和邓宝珊等人的特殊关系掩护中共组织,邢华留滞兰州。1941年,再次怀孕的邢华身染重病,再加上日本飞机时而轰炸兰州,无奈的邢华抱着3岁的大女儿离开兰州,到了甘谷县金川乡原家庄丈夫的家中。1943年秋,邢华英年早逝。